重温《天道》发现,刘冰也不是没格局,他做的事情跟刘备没区别|速递
魅野说影视|文
《天道》是王志文老师主演的一部电视剧,按道理不应该比《黑冰》或者《刑警本色》更为出名。
关于《天道》的背景有各种传说,比如传闻它的原著《遥远的救世主》据说是某位已故的金融大佬写的。这些传说查无实据,但的确增加了《天道》的传奇性。
【资料图】
不过也是因为《天道》故事的内核足够经典,才会造成这样的传说。
本文魅野准备与各位读者聊一聊刘冰这个人。
很多人都嘲笑刘冰这人没什么格局,眼睁睁错过了价值足以改变自己命运的股份,也错过了大好前程。
魅野原来也是这么觉得,打心眼里瞧不起刘冰。可近日重温了《天道》之后,发现其实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我们这样瞧不起刘冰,是因为我们有观众老爷的“上帝视角”,换了我们在刘冰的角度,也未必能做得更好。
其实刘冰做的事情跟同样一位姓刘的皇帝——刘备当年做的事情也没什么不同。
刘冰让人觉得他没格局的事情,无非是因为以下三件。
第一,刘冰一开始没看出丁元英是个能人。
第二,刘冰看见格律诗公司有危机,马上退股。
第三,刘冰威胁肖亚文,想大赚一笔。
我们逐一分析这三点,看看刘冰是不是的确是没格局。
第一,刘冰的确一开始不知道丁元英的水平,单纯就以丁元英到他这里卖唱片,就武断地判断这个人不值一哂。可见刘冰这人没什么眼力。
随后他是听自己的好朋友冯世杰与叶晓明准备让“丁哥”当军师,准备创业,所以才自己才拿出钱准备跟上。可见,刘冰没什么主见。
魅野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就拿刘备举例,在《三国演义》里,刘备看见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其貌不扬,居然打发对方去当县令。这是不是跟刘冰一样没有眼力?
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也是听了徐庶的话,难道我们也说刘备没有主见?
事实上,刘冰仅仅虽然自己对丁元英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力,可他却对冯世杰与叶晓明有判断力。刘冰认为冯世杰与叶晓明敢做的事情,就一定可以做。
因此,刘冰才拿出了全部家当,准备孤注一掷,改变自己的命运。
从这一点上说,我觉得刘冰没什么问题,也不存在没格局的说法。
第二,刘冰看见格律诗公司面对索赔高达数百位的官司,吓得连忙退股。这一点的确显得“怂”,可我们也要客观分析。
丁元英是高人,那是我们在观众与读者的立场看到的。作为普通人的刘冰等人不知道这回事啊。丁元英甚至都没跟他们交个底,就莽撞地“一意孤行”,硬要挑拨乐圣公司与自己打官司。
要知道,这场官司就算赢了,他们连支付律师费都支付不起,就不要说输了。不管输赢,刘冰等人都要面临本钱赔光,还要面临巨额债务的情况。特别是刘冰,本来就等于欠了欧阳雪十三万,如果官司一输,欠的钱会更多,按股份比例,他根本不可能还得起这笔钱。
正常人根本不可能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白白承担这笔风险极大的债务。就是肖亚文对丁元英知根知底的情况下,都说只敢承担二十万(自己全部身家)之内的风险。
因此,不能以格律诗公司后来的增值来嘲笑刘冰没有格局。那是谁也不可能知道的事情。
刘备当年也做过与刘冰相同的事情。在《三国演义》里,曹操在汉献帝面前作威作福的事情,关羽本来要砍曹操,是刘备拼命拉住。如果当时关羽真的砍成了,那刘备就是大汉救世主,没准直接就当皇帝了。
可我们还是不能说刘备没格局,毕竟这种事情太危险了。回避高风险,是任何人的正常反应。正如刘备选择在当时不让关羽杀曹操,刘冰选择及时退股一样,都是理智的选择。
第三,刘冰拿着丁元英送给他的“秘密武器”,想去威胁肖亚文,大捞一笔。这事其实做得不漂亮,显得很忘恩负义。不过这也不是没格局的表现,只能说刘冰太贪了。
因为刘冰知道,如果拿着丁元英送给他的“秘密武器”,也许是可以在格律诗公司打工,但是并不安心。刘冰清楚肖亚文有多不喜欢他。如果等“秘密武器”的时效一过,那自己很可能随时被肖亚文扫地出门。因此,刘冰才去勒索肖亚文。
刘备还是做过类似的事情。《三国演义》里,刘备发倾国之力讨伐东吴,把孙权吓得屁滚尿流,不但准备送还孙夫人,还准备割地求和。可刘备不懂见好就收,誓要灭吴国,所以才最终反而被火烧连营。
刘备这里犯的错误跟刘冰一样,都是野心太大,贪心不足蛇吞象,最后都因为自己这份贪心,断送了自己性命,实在可叹。
-END-
本文话题:你觉得刘冰的问题,是不是没有格局?
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由“魅野说影视”原创首发,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删图致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