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 > 正文

世界观点:道德经的延伸:第六十八章:不争之德

2023-03-26 18:31:43来源:观察网

「道德经」: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与﹔

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

是谓用人之力,

是谓配天古之极。

老子的话语真得很耐人寻味,他老人家总是从另一个角度把问题彻底化。呵呵,什么是彻底化?就是彻底解决掉。他的方法方式和我们的思维总是相反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眼睛看问题总是看见了太阳,忘记了月亮,看见了月亮,忘记了太阳。也就是说总是单方面,固执己见的看问题,总是自我的去认为。在当今的社会环境里,有什么标尺可以衡量呢?这成为我门每个人的重点。的确,认识总需要有一个依靠啊。不认识美,怎么辨别丑呢?不认识坏蛋,怎么认识善良的人呢?

老子的一生是他的认识基础,没有这个认识,怎么能写出道德经呢?我说的认识,就是我们用来辨别事物的基础。我们内部已经出现很多错乱,这些错乱的认识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于是很多人是孤独的,无聊的,这是一种自我倾向。那我们怎样改变自己的认识呢?在这一章里,老子给我们说出来了。虽然时代隔阂,但是我们可以触类旁通,完全可以引申到我们人生里来。

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与﹔

善用人者,为之下。

善于做武士的人,根本不需要动武。

善于作战的人,根本不会发怒。

善于战胜对手的人,根本不给对手机会。

善于用人的人,总是在这个人的自我之下。

在我们目前的社会里,我们总是相反的去看待问题和做事情。作为武力角度,起到震慑就是最好的。如果靠武力去解决了,已经是愚蠢的行为了。就向国际战争,美国和伊拉克一样,作为美国完全有可能做到这一步的,但是他们却把伊拉克打得一塌糊涂。劳民伤财。不是智者所取。作为我们个人来说,生活中难免有磕磕碰碰,导致武力解决的问题一样存在。如果有这种情况,这一观点为我们提出了合适的尺度。

善于战斗的人,不会发怒,这是一种可怕的行为。如果在我们的生活中,碰到了麻烦事情,不要被对方嚣张气焰所吓倒。这种人的内部是空虚的,是虚假的。他的那点能量,都变成生气了,只能做糊涂事。如果你是清醒地,完全有方法去解决掉。但是如果一个人没有一点怒气,很平淡这简直是一种可怕。如果你和他打仗, 即使所有的条件都有利于你,也不可能使对方屈服,因为他的生命状态,已经不是活着,他已经看穿生死,对他来说,只需要一次出手,根本不需要有第二次出手。这种人很少,是真正的战士。一般说来小小不然的侮辱对他来说已经不在乎。

善于战胜对手的人,就根本不给对手机会。这几句话一步比一步深这句话是严格的,没有一点回旋余地。不管做什么,都需要一个基础条件,成功的基础超前靠后都不行,力量不当也不行。其实在我们的生存环境里,我们的失败就在于给对方的机会。在这一点上,是我们应该清醒地。

善于用人的人,都是在对方的自我之下。三国里面的杨修之死。就是太自我了,太聪明了,他的智慧显示出高于曹操了。虽然只是小说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不要压着对方用人,如果这样他的内部会出现抵触,如果条件适合把你掀翻是一定的。同时这也说明一点,用人之道就是成就对方的自我价值。刘邦有一句话,他之所以用韩信等这些军事专家就是成就他们的梦想。但是他却作为大王成就帝业。

是谓不争之德,

是谓用人之力,

是谓配天古之极。

这些方式方法,老子把这些方式方法作了总结。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不争不是软弱,不是退让;退让和软弱也是不争,但是失去了不争之德。

标签:

上一篇:宁沪高速:拟发行不超80亿元公司债券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