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华鑫变身外资公募,成立20年规模不足300亿元,无人能挑大梁?|全球快资讯
前两个月,公募市场又增添一家外资独资公募基金公司——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从合资变成外资独资,对于公司来说或许是一个获得新生的机会。过去在合资时代,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的发展可以说很不顺。
摩根华鑫基金成立于2003年3月14日,距今已满20年,同样是2003年成立的公募基金中,广发基金早已破万亿,兴证全球和景顺长城也都突破了5000亿,然而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仍徘徊在300亿。
【资料图】
51%股权转让获批准
大摩华鑫实控人变更
2月3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核准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变更实际控制人的批复》(证监许可〔2023〕254号),批复称核准摩根士丹利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对摩根士丹利国际控股公司依法受让公司12,750万元出资(占注册资本比例51%)无异议。
根据此次批复内容,摩根士丹利不但已从华鑫证券手里拿下36%的股权,还将剩余的15%从深圳市基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手中的15%股权买下,一跃成为全资控股股东。受让完成后,摩根士丹利对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的持股比例将由49%提升至100%,将实现100%控股。
摩根士丹利此前已多次受让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的股权,可谓筹谋许久。
2019年6月,证监会核准深圳市招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10.989%的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股权转让给摩根士丹利国际控股公司,转让后,摩根士丹利国际控股公司的持股比例上升到44%。
2020年5月,证监会再次核准摩根士丹利国际控股公司受让深圳市中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5%股权,摩根士丹利国际控股公司的持股比例上升到49%。
华鑫证券早在2021年3月就通过在上海联交所公开挂牌的方式,公开转让其所持有的摩根士丹利华鑫36%的股权。2021年5月华鑫股份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华鑫证券通过在上海联交所公开挂牌转让其所持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36%股权给摩根士丹利,受让价为3.893亿元。2023年2月3日,证监会给予核准回复。
证监会在批复中要求公司及各股东应当按规定及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等相关事宜,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维护公司及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权益。公司应当严格落实《网络安全法》等相关规定,加强对基金业务数据及投资者个人信息跨境流动的合规管理,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保障重要信息系统及网络安全稳定运行。
成立20年规模不足300亿
招牌权益产品业绩不佳,信披出错内控堪忧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成立于2003年,其前身为巨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规模242.66亿元,共管理36只基金,规模在同业中排名98位。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2023年一季度规模排名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1/1
观察历史数据可以发现,近十年来,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的管理规模起起落落,但始终没有突破过500亿元大关。
2016年9月30日,公司的管理规模就曾达到312.71亿元,此后一路下跌,到2018年3月31日,管理规模仅剩148.75亿元,此后开始了长达3年的爬坡之路。2021年6月30日,管理规模达到425.35亿元,此后又开始滑坡,到了2013年3月31日,管理规模仅剩242.66亿元。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规模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3年4月21日,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目前管理着20只混合型产品,规模共计88亿元,管理着9只债券型基金,规模共计134.92亿元,两者相加占到公司管理规模的95%。
天天基金数据显示,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混合型产品的业绩表现远远落后于同类产品平均水平。从长期来看,近5年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混合型产品平均涨幅为37.87%,同类平均的涨幅为57.47%。从短期看,近6个月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混合型产品平均跌幅为1.79%,而同类平均的涨幅为0.41%。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混合型产品业绩情况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的债券型产品也是类似的情况。近5年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债券型产品平均涨幅为21.36%,同类平均的涨幅为22.91%。近6个月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混合型产品平均跌幅为-0.06%,而同类平均的涨幅为0.64%。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债券型产品业绩情况
占到公司管理规模95%的两类产品业绩都落后于同类平均,也难怪成立二十年规模仍然停滞不前。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旗下规模最大的主动权益类产品为“大摩健康产业混合”(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大摩健康产业混合”成立于2016年,截至2022年12月31日总规模约23.18亿元。该产品自成立以来一直由基金经理王大鹏管理。
“大摩健康产业混合”业绩表现
自2021年下半年,“大摩健康产业混合”的单位净值波动下挫。截至2023年4月14日,“大摩健康产业混合”近2年下跌23.14%,同类排名1404/1849;近1年下跌8.31%,同类排名2527/3002;近3月下降8.42%,同类排名3158/3547。
“大摩健康产业混合”阶段涨幅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截图日期:2023年4月16日
根据近期披露的2022年基金年报,“大摩健康产业混合”2022年度的净亏损为-5.72亿元。业绩虽然差,“大摩健康产业混合”仍然是公司的赚钱主力,2022年一共贡献了管理费3000万元。
“大摩健康产业混合”基金管理费情况
数据来源:“大摩健康产业混合”2022年报
截图日期:2023年4月16日
除了业绩不佳以外,摩根士丹利华鑫信息披露出现过多次错误,合规内控情况堪忧。
2022年8月26日,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发布旗下7只基金2022年第2季度报告的更正公告。
公告显示,7月20日在中国证监会基金信息电子披露网站和公司官方网站披露了摩根士丹利华鑫领先优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等7只基金的2022年二季度报告。上述基金中,累计净值增长率变动及其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的历史走势对比图披露有误,现已更正。
根据证监会2019年发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基金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以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证监会的规定披露基金信息,并保证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简明性和易得性。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多份季报连续出错,1个月后才进行更正,对投资者造成了严重的误导,内控存在重大漏洞。
人才流失严重
新董事长上任能否改变?
大摩华鑫基金总经理王鸿嫔曾在接受中国基金报报道时表示,“公司的人员结构不太均衡,中后台人员较多,前台人员相对较少,2016、2017年公司投研人员流失比较多,我们开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如集中扩充投研人员。”
但直到目前,公司缺少投研人员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3年4月21日,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拥有15名基金经理,行业平均为将近21名,从业时间最长的基金经理也未满10年,最近一年还有3名基金经理离任。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经理情况与行业平均情况
数据来源:Wind,截图日期:2023年4月21日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不仅吸引人才的能力不强,优秀的人才也在流失。
2021年9月29日,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张雪因个人原因离任大摩强收益债券、大摩灵动优选债券、大摩增值18个月开放债券、大摩双利增强债券。
放眼整个公募基金行业,张雪也是债券投资领域的佼佼者。优良的业绩让张雪将公募基金界的权威奖项如“金牛奖”“明星基金奖”“金基金奖”“晨星奖”尽收囊中,成为债券投资领域少有的大满贯选手。天天基金数据显示,张雪在从事基金管理近8年的时间里,历史管理过的债券基金产品做到了每年正收益。并且除2015年以外,产品净值最大回撤基本都控制在2%以内。
张雪在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过的基金一览
2021年9月30日,“大摩强收益债券”的净资产为77.77亿元,此后份额和净资产双双下跌,2023年3月31日,“大摩强收益债券”规模仅剩16.01亿元,仅为张雪刚刚离任时的20%。
“大摩强收益债券”份额/净资产规模变动详情
持有“大摩强收益债券”的基民也纷纷表示不满,新任基金经理的管理水平和张雪有不小的差距,业绩不好还不如将钱存在银行。
“大摩强收益债券”基金评论区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债券型基金的管理规模也自张雪离职以后一落千丈,2021年9月30日公司债基的管理规模为296.89亿元,到2023年3月31日仅剩134.92亿元,下降幅度超过54.56%。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债券型基金规模走势
有观点认为,张雪离任后,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并没有出现可以接棒张雪的基金经理,导致债基大量赎回,份额减少加上业绩不佳,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的债基管理规模一落千丈。
2022年6月,摩根士丹利华鑫董事长周熙因个人原因辞职,其任职时长约为3年。高杰文于2022年9月6日起担任董事长一职。
公开资料显示,高杰文为博士学历,2004年加入摩根士丹利,负责亚洲地区不动产投资业务(REI)的不动产收购融资。2007年至2009 年担任日本REI业务运营总监,自2016年起至今担任摩根士丹利亚洲所有投资管理业务运营总监。2017年至今任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董事。
公募市场比拼的就是人才储备和投研能力,股权变更后,成立20年之久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能否重新焕发生机,新任董事长将如何破解公司业绩和规模增长颓势,值得关注。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作为投资参考指导,读者需要对自己的投资负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