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考诈骗”没有生存空间
(相关资料图)
原标题:让“高考诈骗”没有生存空间
今年高考已落下帷幕,为提高广大考生和家长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鉴别能力和防范意识,近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通过整理诸多真实案例,对一些常见的“支付报名费免试入学”“谎称有私人关系可保送名牌大学”等高考诈骗套路进行了曝光。
从往年情况看,随着考生查分、填报志愿和高校录取等各项工作的逐步展开,打着“高考高招”旗号的骗子多以“提前查分”“补录名额”“内部指标”“填报志愿指导”“伪造录取通知书”等名义实施诈骗,轻信这些套路的考生和家长就容易上当。朝阳区法院披露的这些真实的高考诈骗案例,无疑对今年的考生和家长更有警示性。
其实就高考诈骗来说,只要考生和家长把握住两点,就能极大程度避免被骗:一方面,不要轻易相信任何非官方的高考高招信息。如今高招工作日益规范,各种内幕消息、特殊渠道都不可信,切记只有各地招生办、高校发布的官方信息才是可信的。另一方面,不能轻信任何非官方的收费转账要求。诈骗的最终目的就是骗钱,无论骗子编造的借口是什么,考生家长都要高度警惕,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此外,社会各方还要合力构筑更为周密的法网。比如,监管部门要对各种网络平台出现的高考高招不实信息加强监控监督,严防高考诈骗以广告方式诱人上钩;对于不断骚扰考生和家长的嫌疑号码、不明号码,该拦截的拦截,该追查的追查,堵住电话诈骗的源头。同时,考生、家长、高校招生老师等特殊主体要积极举报自己身边遇到的高考高招诈骗行为,各地招生部门、公安机关一旦接到举报信息,要及时查处和通报案情。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让“高考诈骗”没有生存空间。(冯海宁)
来源:人民法院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