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缺人手:基层工作难吸引年轻人,补充劳工计划面临争议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锐 7月4日,广东冀春劳务派遣公司的招聘工作人员唐晴(化名)在微信朋友圈,一连发布了6条香港大量招聘护工、建筑工、司机、月嫂的信息。
其中,以香港工程公司招聘建筑工人为例,需要泥水工、焊工、钢筋工、水电工等合计2000名,要求男性,年龄在57岁以下,(每天)工作8小时,加班另计,待遇大约是1000元(港元,下同)/天,公司安排吃住,(每月)扣除3000元吃住费。
(资料图)
唐晴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安排内地赴港的工作岗位并不是“想去就去”,大约需要4-6个月的办理周期,办资料、拿名额,要合法工作各方面都有一定要求。“基本都要有工作经验,(应聘)要签技能保证书,去到直接跟雇主签一年合同,工资由(雇主)直接发,最近两个月都有在招。”她说。
建筑工人是当前香港最急缺的劳动力之一。今年6月13日,为应对行业人手紧张问题,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推出《建造业及运输业输入劳工计划及优化“补充劳工计划”》,7月起接受申请,建筑业输入劳工计划获得配额上限为1.2万个,占总数超过一半,但也仅满足人力预测需求的四成左右。
同时,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建造业的就业人数约为33.6万人,占全港就业人口的9.2%;3月,由主要承建商填报的有关从事公营建筑工程的工人的每日平均工资(港元),最高为潜水员2316.4元,其次是钢筋屈扎工2200元,混凝土工、木模板工、普通焊接工在1500元-1800元“高薪”区间。
除此之外,6月13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的补充劳工优化计划亦表示,暂停如售货员、驾驶员、仓库管理员等26个职位类别及非技术/低技术职位一般不得输入劳工的规定,为期两年。当天,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出席行政会议前发言表示,香港在抗击疫情后,全面通关,与内地和世界接轨,社会全面复常,市面回复畅旺,多个行业,特别是多个人力密集的行业及工种,都反映不同的劳工短缺情况。此前,今年6月,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已推出“院舍输入护理员特别计划”。
更早前的2022年10月19日,李家超作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在其首份《施政报告》已明确提及要“抢人才”,包括成立“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以及优化多项输入人才计划。至今年7月4日,李家超在出席行政会议前发言再次透露,“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除现时的百强大学,会放宽至更多优质大学,香港今年“即使已达到每年吸引3.5万个人才的要求,我仍觉得在人才竞争上不只是要足够,还要足以胜过竞争对手。”
基层工作难吸引年轻人
“要是生活没有千斤担,谁又愿意进工地。”7月6日,香港一家工程公司的项目负责人陈世华(化名)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说。
陈世华的年龄不大,是工地上少有的年轻面孔,自称“95后工地青年”。他向记者表示,自己老家在广东海丰,12岁时由母亲申请获得香港身份,但此后辍学打工。“我不喜欢念书,读书的时候就坐在最后一排,小学毕业就不想浪费家里的钱了。”他说,自己进过厂、干过销售,17岁在香港读了一个木模板工的课程,18岁拿证进工地,一做就是十年。
木模板工是香港建筑业中可以拿“高薪”的职业之一。但这份工作也不轻松,陈世华时常需要与同事在高温、暴晒的环境下工作,夏日酷暑,皮肤晒到“乌黑发亮”也是常有的事。因为肯吃苦,再加上香港人的身份,陈世华的收入不低,日薪基本可以达到3000元以上。他说,自己的家庭并不富裕,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作为建筑行业的从业者,陈世华肉眼可见地看到香港劳动力的下降,情况与内地相似,疫情冲击下又更严峻。“老的老,年轻人也不愿意入行,太辛苦。”他说,而作为一家工程公司的老板,他也感叹香港人工高,尤其是辛苦的工作,给不起好的价钱就请不到人,“每个老板都希望出一千请人做两千的事情。”
“老板其实还是挺想输入外劳的,可以节约成本,但是本地人也有意见,就算是现在政策放宽也只是暂时操作。”陈世华说。香港劳工处规定,根据“补充劳工计划”,在香港经营业务的雇主如确实未能在本港聘得合适人手,可申请输入属技术员级别或以下的劳工。
“在零售业界,逾千平方呎(约90平方米)的店铺只有一人看店,收银、拉闸、上货都是由他一人包办;如果要上洗手间,想外出吃饭的话,也要拉闸,很多店铺也是这样的情况。 ”这是今年4月20日,香港批发及零售界立法会议员邵家辉在关于《加快输入人力,补充本港劳动力》议案中的发言,陈世华转发了,但他自己也无法作出评价。
当天,上述议案在立法会中被予以通过。经济观察报记者在上述邵家辉的立法会发言记录中也见到,其称,据他从各行各业了解到的情况,香港海陆空三方面的交通运输行业欠缺10万名人手;饮食界欠缺4万名人手;零售行业随时欠缺3、4万人,以及旅游界在今年2月中面对3000人组团从深圳来港消费,业务接待能力不足,因为旅游巴士聘请不到人手、没有导游等。
邵家辉认为,香港缺人手的原因是人口老化和港人移民。
补充劳工计划面临争议
今年6月13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公报发布关于《推出建造业及运输业输入劳工计划及优化“补充劳工计划”》时称,由于人口高龄化,香港出现结构性劳动人口缩减。其中,本地劳动人口(外籍家庭佣工除外)由2018年368万人的高峰下跌至2022年的346万人,低技术劳动人口减少约16万人,这令整个香港在复常后很多行业均面对人力不足的挑战。
上述计划同步公布政府人力预测数据表示,在建筑业方面,预计熟练和半熟练工人,加上技术员,在2023年有近2万人的短缺,至2027年这一缺口会超过4万人。除此之外,在运输业方面,尤其是航空业、公共小巴和客车(例如旅游巴及跨境直通巴士)司机的劳工短缺情况尤为严重和迫切,即使业界从去年开始加强本地招聘工作,举办多场招聘会,但在超过10000个招聘的职位中,只收到约2000个申请,情况并不乐观。
尽管如此,补充劳工计划在香港面临不少争议之处。7月6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向记者表示,香港补充劳工计划无法泛泛而谈,有些行业的确存在反对劳工输入的情况,因为会抢夺本地人的就业机会,但比如像菲佣、家政等行业他们就没有那么反对,所以要看具体的情况。
冯家杰(化名)是前述香港工程公司陈世华的内地合作伙伴。他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自己从父辈起就是从事建筑业工作,熟悉粤港两地的建筑业情况,他也曾因香港建筑业“高薪”而想赴港打工,但多番打听、求证,最终算了一笔账发现并不比自己在内地工作多赚。
“我不像华仔(陈世华),他是香港人,只要肯做,月薪随便拿到三四万,我是内地身份,日薪能有一半就不错了,我们香港工地这里(内地劳工)日薪是开1500元/天,包吃住。”冯家杰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内地的技术工人,如果有1.5万元月薪以上的稳定收入,“绝大部分人不会选择去香港,免费去都不一定去。”
“香港一方面讲究慢工出细活,例如高空作业,咱们内地看来可能没有很复杂,甚至有些不系安全带的情况下都能操作,但是香港不行,很小的安全风险问题也不允许,这是对工人的安全保障,但是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延长工期。”冯家杰说,另一方面,人手紧张、没工人,他以香港新机场与北京大兴机场的项目建设速度作比,“我们内地的项目是全国几十万农民工一起赶出来,但是香港没那么多工人,外劳名额也卡得很紧,再加上他们早八晚六、上六休一,速度怎么起得来?”
此前的6月13日,李家超也曾就社会担忧补充劳工计划影响本地就业回应称,补充劳工计划有三大前提,就是要确保本地工人的利益受到保障,以及这次作任何有限度的输入劳工都是辅助性和非长久性的措施。
来源:经济观察报 编辑:吴雅梦
标签: